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2月份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表明,经济下滑的趋势进一步确立,但并未呈现市场此前预期的硬着陆。这么多数据中,我们比较关注的是外贸数据,外贸顺差的持续性收窄将影响外汇占款,从而影响到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为了能够更好地判断货币政策的走向,我们有必要弄清楚这个问题。

从入世以来,国内经济界出现一个怪现象,每年都担忧来年的出口增长,理由不外乎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等,但除了08年末09年初,由于海外经济断崖式滑落,出口出现大幅回落外,其余每年出口都是高速增长。不过这一趋势似乎正在发生转变,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2.5%,外贸进出口总值刷新年度历史纪录。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4.6亿美元,增长24.9%。贸易顺差1551.4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63.7亿美元,收窄14.5%。

进出口绝对规模虽然仍创新高,但是增速已经出现拐点。这一点月度数据的趋势更加明确。2011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329.2亿美元,增长12.6%。其中出口1747.2亿美元,增长13.4%;进口1582亿美元,增长11.8%。剔除二月份的春节因素,进出口的同比增长数据已经创下近三年的新低。

此外,贸易顺差已经连续三年收窄,距2008年的历史峰值已接近减半。以9%的经济增长水平计算,今年贸易顺差/GDP将进一步降至2.2%的水平,为近三年来新低。

去年三季度的时候,各大港口的集装箱货运价格指数显示,四季度的出口数据会比较“难看”。该数据自2011年9月份开始急转直下,这一时间点对应的恰恰是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加剧恶化的阶段,欧洲航线的运费价格自9月份以来下跌了22%,而综合价格指数仅下跌不到12%。目前,在政府出台多项出口退税政策后,运费价格有所企稳。因此对一季度的贸易形势,不宜过分看空。

 图: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

 

长期的角度,我们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分析,出口下滑趋势已成。贸易品种种类纷繁杂乱,我们将可贸易品粗略分为机电产品和非机电产品,再将机电产品分为高新技术机电产品、简单机电产品。以经验数据计算,机电产品/可贸易品的比例常年维持在60%,其中高新技术机电产品/机电产品的占比近几年不断提升,近五年均值在50%。非机电可贸易行业及非高新技术机电可贸易行业的劳动力工资按低端劳动力(农民工)的月工资计算,目前普遍在2500-3000元人民币之间。机电产品中高新技术行业工资以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计算,大约在5000-6000元之间。这样贸易加权工资大约为4000元人民币/月,以此计算,2011年以美元计价的年收入将接近8000美元,这已经接近目前拉美和东欧地区的人均工资水平,这些国家的年工资收入在7000-8500美元之间,而东南亚和南亚的人均工资只有2500美元和1200美元。诚然,中国经济背后的巨大市场和消费力,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将大大降低生产商的其他成本,因此短期内,很难看到外商大批转移生产线,但出口下滑的趋势恐怕已经形成。

如果我们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未来5年中,如果工资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之和达到每年15%,2015中国低端劳动力的年收入将达到17000美元,这几乎处于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的最顶端。假设到时候转型没有成功,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无法覆盖工资涨幅,大批低端制造业转移至其他国家几乎无法避免。出口的绝对规模出现滑坡也并不是不可能出现。

话题:



0

推荐

申亚文

申亚文

4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一个炒家 半个写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