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声明:1、本人非专业出身,此博文纯属自弹自唱;2、本人的看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近期股票市场有所回暖,几乎所有行业的个股都有很好的表现机会,一些前期的题材股又被“疯炒”,有的甚至出现翻番行情,但前期出现大幅补跌的零售股,在本轮估值修复行情中走的极为缓慢。

为什么零售股跌幅如此巨大,估值修复又如此缓慢呢?我粗略总结了三个原因,也许这三个原因众所周知啦。

一、电子商务的冲击

根据波士顿咨询的统计,中国电子商务的市场价值(销售的实际价值,包括所有费用)已经从2008年的1280亿激增至2010年的4760亿,这一销售额已经达到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

目前,在70后、80后的主要购物群体中,已经有相当部分人选择网络购物模式。尤其是一线城市的白领阶层,购物的种类主要是无品质偏差无须体验的产品,比如家用电器、图书音像制品等。这对苏宁、国美这样的传统家用电器连锁商以及部分图书音像店打击非常明显。

传统家电连锁商的优势当然有自身优势,毕竟他们深耕于这一市场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关系和品牌优势;由于规模足够庞大,他们拥有电商不具备的与供应商的谈判优势;此外,他们有发达的物流体系,渠道下沉这几年做的也非常好,这一点电商也是无法比拟的,毕竟大多数电商的物流体系并不发达,很难覆盖到三线城市,即便覆盖也无法保证与一线城市类似的服务品质。

而电商的最大优势在于购物的便(bian)宜程度,一线城市的交通状况糟糕,白领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较少,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网络购物,消费模式的转变具有长期性和难转变性。另外,由于没有实体经营店,电商的建设成本、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都很低。伴随着物流体系的建立,电商的覆盖范围将变得更加宽广,进一步冲击传统家电连锁商的堡垒,据波士顿的预测,2015年,电商销售的实际价值将达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这一点或许是资本市场最为担心的事儿。

二、新型实体购物的冲击

这一冲击主要针对传统的百货公司,这种杂货铺类型的公司越来越不受年轻人待见了,它们对所售商品种类、购物人群的定位均比较模糊,没有好的购物环境和配套设施。有些传统的商场甚至连停车位都很紧张,更不用说餐饮、影院以及其他娱乐设施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去shopping mall或者outlets,前者相对百货公司有更好的购物体验,后者则精准定位了客户。现在一线城市和不少二线城市都在尝试向新型实体购物店转变。不少百货公司转型做shopping mall,但相对于传统百货公司来讲,从设计、配套、管理都有很高的专业性要求;目前做的不错的都是地产起家,比如万达、中粮等,但这块业务都没有上市。

三、整体市场的估值影响

零售股一般属于传统的防御性品种,一般在市场先行下跌时比较抗跌,后期开始补跌,这点没啥好说的。

四、总结

但中国经济转型势在必行,未来消费行业肯定会出牛股的,一个高速成长的行业注定了差公司也会有上涨机会,但只有在不断成长的大蛋糕中持续分得较大的那块的公司才会成为真正的tenbeggers。那么在子行业分化的背景下,怎么投资零售类的股票呢?

个人观点是,尽管中国的经济开始转型向内需为主,但一线城市本身消费占比就很高,未来期望传统的零售公司取得高的同店增长已经不太可能了,这些地区的零售股的高成长性已经过去了,对应的股票未来一段时间只有估值修复机会。

苏宁、国美等家电连锁商的黄金增长期也已经过去了,除非它们的网购能够做的非常成功。这些公司未来的同店销售增长将会变的极为缓慢,甚至负增长,渠道下沉是不是能够很好弥补一线城市的下跌很难说,而且还面临着巨大的资本支出,这对股价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另外这一类家电连锁行业与地产周期相关度甚大,未来地产行业下行对他们有叠加影响。

shopping mall做的好的还没上市,现在转行做这块的,无论是传统的百货公司还是转型的地产公司都不够成熟,需要谨慎对待。

新兴公司中,未来值得关注的是未上市的京东、淘宝等网商、以及万达商业地产这样的公司。而传统行业里,能够取得较快增长的是扎根于二三线城市的传统零售公司,这些地区的购物人群消费模式还需要很长时间去转变。

话题:



0

推荐

申亚文

申亚文

4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一个炒家 半个写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