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原载于经济观察报专栏、搜狐财经专栏

近期,央行宣布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从原先的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此举普遍被认为是汇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无论是市场还是央行,均认为人民币已有单边升值迈向双边波动的时代。

那么6.30真的是所谓的均衡汇率么?判断一国的均衡汇率是极为困难的,至今没有一个模型能够精确计算这一数值。我的思考也不免俗套和定性,主要从贸易顺差与资本流入的角度看人民币的供求情况。

近期,我在广东出口企业部门的调研情况显示,目前低端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普遍在2000-2500元人民币之间,如果将其余成本(餐饮、住宿以及各种保险)货币化后,劳动力成本将在3500元附近。以此计算,2011年以美元计价的年收入将接近7000美元,这已经接近目前拉美和东欧地区的人均工资水平,却远远超过东南亚和南亚,这些国家的人均工资只有2500美元和1200美元。在越南的同事反馈的一个信息是,目前在越塑料企业订单已经排到今年8月了,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至越南。从长远的角度看,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全球定价的企业转移生产基地在未来5年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为对劳动生产率的要求不高,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低,他们有更强的动力转移至低成本国家。

统计局近几年的数据也表明,加工贸易顺差与GDP的比值在逐年下降,而一般贸易通常是逆差,占GDP的比值却在不断上升,显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出口的影响在不断升温。而贸易顺差占GDP 的比例也从2008年开始逐年下降,目前已降至2%,2012年仍有可能进一步回落至1-1.5%。

虽然外部原因对出口的影响不能被排除,但人民银行的统计认为,出口下滑的因素仅有1/3可归于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但剩下的2/3都是上述分析的原因。因此,前瞻性地看,贸易顺差/GDP未来虽仍有可能反弹,但空间有限。

在贸易顺差/GDP开始下降并进入均衡区间时,本币升值的预期就会降温。比如,韩国贸易顺差与GDP的比值在80年代快速上升,韩币在86-89年有过快速升值,但进入90年代随着贸易顺差与GDP 的比值的回落,韩币又开始进入下降通道。台湾的案例也大致如此。

除了贸易顺差,资产价格的表现对汇率的影响也颇为重要,而且相较于贸易项,资本流入的波动性较大,逐利性目的明显,因此对汇率主要为短期影响。以半年为周期看,人民币升值幅度与半年内资产价格的平均涨幅正相关性很强。在此前的文章中,我曾多次谈到对风险资产包括股市和楼市的看法,如果没有较大的上涨空间,那人民币对海外资金的吸引力当然会大大降低。

再次,阴谋论一点的角度看,既然中央银行隐含认同人民币汇率已经位于均衡水平,那市场在短期内出现单边升值或贬值都不是央行希望看到的,而央行当然也有足够的干预资本,这就是超过3万亿的外汇储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分析都是建立在资本项没有完全开放的基础上的,因此我认为6.30是目前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短暂均衡。如果人民币实现资本项完全开放,同时实现汇率自由化,人民币恐怕值不到这个价。我的判断依据很简单,我们知道M2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购买力,而GDP则代表了产出,目前国内居民大概需要花费2个单位的M2才能购买到1单位的GDP,而在美国只需要0.6个单位。那人民币至今为何未表现出任何贬值迹象呢,主要还是因为人民币的不可自由兑换性,这一点与中国股市中的大蓝筹颇为类似,比如中石油的股票虽然号称全流通了,但在A股真正交易的也仅有区区2%,所以股价出现高估是很正常的,尤其在流动性极为充裕的时候。我认为如果中国央行放开汇率管制,允许自由兑换、自由浮动,以目前中国央行遥遥领先的资产规模,人民币出现趋势性贬值不可避免。

话题:



0

推荐

申亚文

申亚文

4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一个炒家 半个写手

文章